包金是在銀或者銅的表面包一層金子,鍍金是在銅或者銀表面鍍一層金,使飾品看起來更光亮鮮麗,很多消費者可能不清楚包金和鍍金的區別是什么,不知道包金和鍍金有什么不同,其實總體來說包金和鍍金都是一種工藝手法,兩者對比起來不是非常容易區分。

包金和鍍金的區別是什么,有什么不同?
包金與鍍金是兩種不同的加工過程。先來說鍍金,這一方式比較常見,與字面上的意思一樣,鍍金就是指在某物體表面鍍上一層薄薄的金子。鍍金分為兩類,一類呈同質材料鍍金,另一類是異質材料鍍金。同質材料鍍金就是黃金上再鍍金,目的是為了提高光澤。而在非黃金材料的表面迸行鍍金,則是讓原本的材質上獲得黃金的光澤,比如銀鍍金、銅鍍金。我們常常能夠聽到,很多珠寶首飾都打著鍍金的招牌,其實鍍金所用的金并不多,鍍金質量也是有優有略,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標準為,鍍金首飾的鍍層厚度在10微米到25微米。市面上很多鍍金的厚度也就是2-3微米,更有甚者是零點幾微米,已經不屬于鍍金而是涂金。包金是通過物理錘打或壓制手段制成極薄的金箔,然后再設法包裹到相對便宜金屬制成的首飾主體之上。這兩種工藝都是希望能保持有黃金的外觀的同時,也能大幅降低成本,因此才采用了相對便宜的其它金屬制作首飾主體,然后再想辦法將它們的外觀做成黃金的樣子,僅作為裝飾品還是不錯的。

包金:包金的印記為KF印記。
包金是通過機械力碾壓或高溫熔接,將較薄的金或K金金箔包在銀或其他種類金屬胎體表面的方法。其內在材料并非黃金、鉑金之類的貴金屬,而是一些鋁、銅、鋅等合金材料(也有銀包金),在這些材料的表面裹上一層黃金或K金,像包裝紙一樣將內在材料包裹起來,從而起到裝飾作用。包金和鍍金首飾內部的金屬胎體并不是黃金,通常是銀、銅、鋁、鋅等合金材料。
鍍金:鍍金印記為KP或者KP。
鍍金分為兩類,一類是同質材料鍍金,另一類是異質材料鍍金。同質材料鍍金是指對黃金或K金首飾的表面進行鍍金處理。起到的作用是能更加的提高首飾的光亮性及色澤。異質材料鍍金是指對非黃金材料的表面迸行鍍金處理,最常見的如銀鍍金,銅鍍金。起到的作用是能為原材料提高類似黃金金屬的光澤和質感效果,從而提高整體首飾的觀賞效果,相對來說不易辨別。

1.工藝不同:包金是通過機械力碾壓或高溫熔接,將較薄的金或K金金箔包在銀或其他金屬胎體表面,鍍金是指對非黃金材料的表面進行鍍金處理,從而達到黃金首飾的視覺效果。
2.印記不同:包金的印記是KF,例如14KF、18KF等,鍍金的印記是GP或KP,例如18GP或18KP。包金表面只有一層金,密度不大,鍍金表面的金層很薄,佩戴時間一長容易磨損。
3.價格不同:在差不多的內容與外形狀態下,包金首飾比鍍金首飾要貴一些,鍍金,這個方法比較普通,和字面意思一樣,鍍金就是在某物表面鍍上一層薄金。
4.耐用不同:包金首飾包金層較厚,不易磨損掉色,鍍金層較薄,佩戴過久就會掉色。包金首飾和鍍金首飾最大的不同在于在工藝和外形上差不多,前者將比后者貴很多!

包金和鍍金都是首飾加工的一種工藝,包金就是在材質上包上一層金,比鍍金層要厚,而且耐久度要好很多,鍍金首飾佩戴時間長后會有褪色的問題,但是包金則很少遇到這種情況。通常來說,包金飾品要比鍍金貴上一些,正是因為包金工藝所用的金更多一些。包金首飾與鍍金首飾的最大區別就是在差不多的工藝與外形狀態下,前者會比后者貴許多,從總體而言,包金與鍍金顯然無法與純金相比,這兩種工藝都是希望能保持有黃金的美好外觀的同時,卻能大幅降低成本,于是采用了相對便宜的其它金屬比如是銅、銀等制作首飾主體,然后再想辦法在它們的外觀上做成黃金模樣。說的通俗點,包金就是飾品表面包上了一層金,比鍍金層的厚度要厚一些,所以相對耐久性更好。鍍金就是飾品表面鍍一層金,但厚度通常不會太厚,比包金的薄,所以耐久性相比包金有欠缺。包金首飾表面只有一層金,密度不太大;鍍金表面的金層很薄,佩戴時間一長,容易磨損。包金制作屬于物理變化過程,鍍金屬于化學變化過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