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“東方綠寶石”之稱的翡翠原石,一直以其純潔通透、淡雅靈動的氣質吸引著大眾,是人們十分熱捧的裝飾物和收藏品,下面小編將從其四個方面深入剖析翡翠原石特征。
通常情況下,翡翠原石在地質搬運過程中會受到風化作用,產生的產物被稱之為 “皮殼”。可以根據翡翠皮殼的顏色、光潤程度、致密程度、厚薄程度來推斷翡翠內部的顏色、透明度、凈度、結構等優劣程度。
從皮殼顏色判斷。當皮殼比較粗糙,有明顯沙粒感時,這樣的翡翠原石被稱作砂皮石。可根據砂皮的顏色,把砂皮石分為:黃砂皮、白砂皮、鐵砂皮、黑烏砂皮等。其中,黃砂皮的翡翠原石,其內部可能有較多的綠色,但顏色不均勻的居多,有時候也可能出現濃艷的色根;白砂皮的翡翠原石,其內部往往是無色的,如果有可能是淡淡的綠色或者紫色;鐵砂皮一般皮殼很薄,翡翠原石內部品質較好;黑烏砂皮的原石內部很有可能出現較深的綠色,甚至可能出現滿綠的翡翠,但這種原石變化大,含鐵等雜質多。
從其他情況判斷。通常情況,皮殼越致密細潤,其內部透明度好、雜質少;皮殼上有苔狀物,表示其內部可能有綠色;皮殼粗糙、不平整,表明其內部裂縫多、質地差等。
翡翠的霧,是一種存在風化殼與內部翡翠之間的霧狀不透明物質,是一種硬玉礦物變質的結果。可以根據霧的不同,判斷翡翠內部雜質的多少。當去除外皮,出現淡淡的白霧,說明內部雜質少,干凈,若白霧之下有綠色,則可能出現純凈的翠綠;通常情況,紅霧和黃霧是印務含鐵量高而產生的;黑霧主要是大量內部雜質引起的,透明度差,個別黑霧也會出現高翠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翡翠都會產生霧,原生礦床基本上沒有霧。
翡翠的“肉”是指皮與霧下真正的翡翠,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外化的翡翠原石。通常根據其粗糙程度,把肉分為肉粗和肉細。肉粗礦物顆粒大,往往翠性明顯;肉細礦物顆粒細小,給人溫潤的感覺。
翡翠表皮上類似干苔蘚般的色塊、斑塊、條狀物被稱為翡翠的“松花”。可以根據松花顏色的濃淡、數量的多少、分布的疏密程度、形態的變化,來推斷翡翠內部顏色面積大小、形狀、變化與分布等。如果松花的顏色濃而鮮艷,價值就會高;如果翡翠皮殼上沒有松花,內部可能很少會有色;而皮殼上多處有松花,則內部可能存在顏色或者僅僅存在于表層。另外,松花是否滲入翡翠內部、滲透的深度等,也是推斷顏色好壞的依據之一。
通過對翡翠原石的皮、霧、肉、花四個特征的介紹,相信對于翡翠原石有了一定的了解,可以根據其特征對翡翠原石的質地、品質做一個簡單的判斷。